各位义工朋友,我们真诚地欢迎您的来到---福建义工俱乐部!我们的咨询QQ:71491205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资源共享 >> 台湾NGO观感
    
  双击自动滚屏  
台湾NGO观感

发表日期:2008年6月7日  出处:中国青基会  本页面已被访问 7385 次

    此次台湾之行,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促使对大陆尤其是青基会事业以及本职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感受:
台湾NGO较发达

  发达的标志是:
  (从需求者来说)任何事有人管;
  (从服务者来说)有人管任何事。

    虚拟个案:
  某甲:男,年龄不限,农民,在某山区,原著民。(以下所出现的组织皆为NGO组织)
    他参加了农会。他可以享受到农会提供的低息贷款,高利存款,种子、农药、化肥补贴,可以享有全台湾所有险种中缴费最低、受益最高的医疗等保险。因为农会有自己的企业。
    他从事何种种植或养殖(种槟榔或养蚕),都会有相关行业机构或协会提供的技术指导或培训。
    如果他愿意留在本地,会有原著民文化保存发展之类的组织帮助他发展有原著民特色的经济,传承原著民文化。
    如果他想外出务工,则会有帮助原著民移出生存保障的组织来对他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并且跟踪服务。
    如果他工作后失业,政府会提供6个月每月18000台币(相当于4500元人民币)失业补助,还可以免费接受2个月的技术培训,并且介绍工作。
    如果他的家庭出现问题,如暴力,虐待儿童,或疾病,或天灾,也有相关组织对口帮助或服务。  
    如果他娶了大陆媳妇,因为政策规定落户和工作有一定限制,那他的媳妇则会接受到在台生活工作指导及相关职业技术培训。
    如果……
  个案说明,台湾的NGO组织无所不在,无微不至。
  
    数字印证:
  在台湾,基金会大约6000多家,其他协会10000多家,总计20000多家。台湾有2300多万人口,平均4000人就有一个基金会,1000人就有一个NGO组织。
  台湾的人口密度居世界地区第二位。我没有权威的统计,但我想,台湾的NGO组织的密度肯定不会低。
  数字说明,台湾的NGO组织辐射面广,覆盖率高。

    台湾NGO发达的原因——
  其实,台湾NGO发展的历史并不长,1987年解严之前,台湾只有少数官办的“寡头基金会”,解严之后,才大规模发展起来,呈决堤之势。
  台湾的NGO发达的原因大致有三:
    A、政府扶持。
    1)、门槛低。台湾《人民团体管理办法》规定,凡有台币3000万元(人民币700多万元),就可以成立财团法人;凡有30人共同发起,就可以成立社团法人,从事符合宗旨的相关活动。
    2)、政府购买。台湾的NGO组织,约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自政府购买。一是公办民营,许多公益性机构,如养老院、托儿所、医院,都是政府出钱,请NGO组织经营。二是专案申请,许多项目,政府出钱,进行招标,由NGO组织竞标实施。三是拨款,一些固定的项目,财政或相关机构,固定拨付给相关组织实施。许多小一些的NGO组织,光申请的政府项目或拨款就可以养人做事,如果行有余力,再筹募一些,就可以做大一些。
    B、定位明确。
    台湾的大多数NGO组织,都小而专,非常聚焦。吃鱼的吃鱼,吃虾的吃虾。从他们每个机构简洁、直接、明了、有限的机构使命中可以看得出来——我就干这个,并且我就干这些,很少有包打天下、一概通吃的基金会。越是专,才可能精,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和生存的空间。如同成熟的市场经济:我开冷饮店,我也有顾客;我在商场给裤子扦边儿,我也有饭吃。既然存在这个社会需求,你政府就得管,你就要掏钱;因为有社会需求,总归有人会认同,会支持。
    C、  志工队伍。
  我不知道台湾有多少名各类志工(志愿者)。事实上也不好统计,因为这是变动的,松散的。但是我们随处可见志工的身影。志工原来叫义工,在繁体字里,义字底下有个我字,好象义工是为自己的,所以改为志工,表示有心人士。台湾的公益事业,志工是重要的支撑,可以说,没有志工,就没有台湾现在的公益发展状况。那么,为什么台湾会有这么多志工呢?因为志工许多是接受过NGO帮助的人,他们反过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就如同我们说的自助助人,爱心传递。
  综上,台湾的NGO发达的原因还有许多,但以上三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当然,台湾的NGO并非没有问题,没有困扰。我个人粗浅的认识,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整合不好。相同性质的机构都在做同样的事,服务同样的人群,你干他也干,配置不优,重复浪费。二是政府的拨款项目资金到位缓慢,项目款一般年中才给第一批,年底能结算就算好的。这样,就需要NGO机构先垫支,有些财政比较紧、周转困难的基金会,运行就比较紧张。台湾的同行们也在反思这些问题。

思考:
价值    亲信    队伍

    思考一:价值
  对于NGO来说,影响许多人,和改变少数人,哪个更重要?
  这实质上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两个都重要,如果可以兼得的话。但如果不能兼得呢?如何取舍?这就是机构的使命问题——你究竟要干什么?你的价值如何体现?
  我们资助了许多人。资助——非常准确——仅仅是在一个关键阶段给予了他资金上的帮助。我们说,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其实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除了那一次的、或一些的资金上的帮助,我们还做了什么?当然,也许不是我们不愿做,可能是我们做不过来。
  反观台湾的有些基金会,他们对准目标人群,做深做透,甚至一盯几年。目的完全聚焦于受益人的改变:资金的资助—技能的培训—心理及情感的关怀—整体再造方案制定—共同实施—跟踪评估—结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好处是什么?
  如果说影响一个人就如同流星远远划过恒星,只能发生轨迹的偏移;那么改变一个人,就如同流星坠入恒星的引力场,改变它的星域,成为恒星的行星或坠入恒星。
  我们资助的人为什么没有成为我们的铁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完全改变他,我们对他的影响比较小。我们都忘了他,他怎么会一直记得我们呢?我们对他的帮助很小,他怎么会拼力帮助我们呢?
  上一次和一位同仁讨论职业教育的话题,说希望工程为什么搞职业教育。理由很多,但都不是我们独有的理由,因为那些理由是所有做职业教育的人都会说的理由。忽然冒出一句“为了让希望工程受助者的后代不再需要希望工程的资助。”一下子,似乎亮堂了。
  我们不能资助完他父母,还要资助他儿女吧?那我们资助他父母起了什么作用?事实上,我们资助的人,许多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就改变不了后代的命运。职业教育,恰好是这一价值理念的体现——真正改变人!
  目前,许多做得似乎比较好的机构,存在着一种倾向:做事不问为什么。因为他们运营好,活动多,声势大,表面非常繁荣。但他们陷入了规模泡沫和活动怪圈里,卡拉OK,自娱自乐,迷失了使命,淡化了价值。
  公益机构,凡做事要问为什么,最后要什么。要以使命为统领,以价值为取向。影响人的事要做,改变人的事更要做,面上的规模要做,点上的深度更要做。

    思考二:亲信
  先说一下台湾基金会的行政成本和管理、筹资等费用的情况。台湾并没有法律规定NGO成本应该是多少。但一般的在20%左右。台湾同行对大陆同行普遍关心这个问题感到比较好奇,他们不知道大陆的基金会普遍为此而困扰。因为在他们那里,这个问题基本上不是问题。只要你的专案申请中的预算通过,你就可以按预算去走;只要你和捐赠方有协约,你就按协议执行;只要你通过了政府的年检,财务情况通过年报或网络公布,就应该没有问题了。
  但大陆总是在矛盾当中:一定比例的行政成本和筹资管理成本,NGO总是觉得少,而捐方总是认为多。症结究竟在哪里?
  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台湾的NGO面对的捐方相对较少,有些甚至就一家(政府,或财团),沟通理解比较容易;
  二是捐方知道需要这么多钱。试想,如果你收了一个捐方的费用,但他没有看到你把钱花到自己身上,或看见花到别人身上,他能不起疑吗?
  在一家台湾基金会,我诧异他们的简报每期都要印10几万份,问为什么,答曰,给每个捐方都要发,不管他捐过几次,不管他捐了多少。试想,一个人给你捐过10元钱,但他从此每期都收到你的简报,他做何感想?因为他捐的钱连一期简报的邮寄费都不够;一个捐方捐了许多钱,尽管你只寄他一份简报,但他知道你会给捐钱少的人也寄简报,钱花到那些人身上了,他也会心里塌实的。
  简报只是一个例子,其他服务更要到位。当捐方明明知道你要花钱,该花钱,也花了钱的时候,对你的疑虑就会少许多。
  为什么许多国外的NGO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老客户,为什么我们没有把每一个初次的捐款人都培养成长期捐方?如果真做到那样,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
  事实上,这是许多机构抓大放小的势利策略所致,是认钱不认人的市侩作风所致!
  当然,也许我们的捐方太多了,我们服务不过来;也许我们要追求效率,所以我们要奉行大捐方战略。但是,不近无以亲,不亲无以信。我们的选择势必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虽然圈住了钱,却没有笼络住人;我们必将天天向生人要钱!
  让我们神往一下这样的情景:
  ——我们珍视每一个捐款人,因为无论他捐款多少,难得的是他对我们的深深属意;我们时时想着他,把他当自己人,信息分享,喜忧与共;由近而亲,由亲至信。他必定会成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信,和我们一起,分担使命,共襄善举。
  ——我们着力帮助我们的服务对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及,帮他们改变生活,改变命运。他们一定会真心感激我们,成为我们的拥趸,我们的同志,我们的信徒!
  我们需要改变:使命、方略、价值;我们需要投入:注意力、情感、经费……因为我们必须认清一个道理:任何东西,都需要换取;你得到的多少,印射出你投入的多少!

    思考三:队伍
  我不得不惭愧地说,台湾的社工队伍,整体素质要高于大陆社工。
  一是台湾几乎所有的一流大学,都有社工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员,即使在职的社工,也大多在修社工硕士、博士。
  二是台湾社会注重实务。举个例子,一个博士在大学里一直教书,可能到最后没书教了,而一个博士在NGO工作,会有许多大学争相请他去大学讲课。因为他有实务经验。
  我们必须承认社工是一个特别的专业。政府官员只看上级的脸色,因为他的升迁荣辱取决于上司;企业人士只看交易对方的脸色,因为他的利润效益来自于对方。而社工要看两头的脸色,因为他的使命靠两头意愿的实现来达成。社工要募钱,要管钱,要花钱,还要花好。这是专业,是更高要求的专业。
  大陆的NGO组织的人员多来自主管单位系统,缺点是行政化气息太多,官味太浓。许多人宣传动员、社会活动能力强,但项目制的行事能力有待提高。
  社工还需要情怀。我对台湾社工的概括是:有古风、有雅意,有书卷气。我想,社工要长的和别人不一样,要有独特的气质和气息:他们的微笑里有温度,他们的行止中有善意!他们不仅仅是在接到捐款时才有笑容,他们不是有镜头时才去拉被资助者的手!
  志工队伍,我们的肌肉,我们的细胞。
  但这个问题,我们尚未破题。
  大陆公益事业,任重而道远!
 
背景资料
    邀请单位:台湾政策研究院文教基金会
    大陆组织单位:北京恩玖(NPO)资讯咨询中心
    人员:11人
    时间:(15天)3月30日-4月13日
    课程:(8个版块)
    现代管理思潮
    NGO策略规划(理论篇、演练篇)
    领导者的省思与自觉
    NGO危机处理(理论篇、务实篇)
    组织文化与团队建立
    领导的建立(体验一、体验二)
    参访机构:(14家)
    弘道老人基金会
    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
    慈济志业中心
    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
    儿童福利联盟
    中华救助总会
    海棠基金会
    飞扬青少年中心
    红十字会
    富邦慈善基金会
    耕莘文教基金会
    第三部门发展基金会(筹备处)
    台湾健康传播协会
    同时和台湾10多家NGO人员有接触和交流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福建义工俱乐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建义工会所   联系电话:13850229949   联系人:邮箱:fjygmsc@163.com 义工QQ群:69073523
备案号:闽ICP备08001273号 网站收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