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透明的玻璃合在一起,像个长方形的透明口袋,中间夹着中华慈善总会2010年的年度审计报告,共24页。据报道,近日,中华慈善总会向公众仔细晒了账本。
说实话,这份“慈善账本”晒得很详细,也很坦诚。报告不但公布了当年总支出、公益事业支出和管理费用,而且还晒出了中华慈善总会48个工作人员的薪酬,其中就包括会长的年薪。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薪酬并不高,会长的年薪酬仅为4.8万元。
中华慈善总会响应公众“慈善透明”的呼声,公开“晒账本”,值得肯定。不过,中华慈善总会把账本晒出来之后,还是引来了一些疑问。
有人质疑,为什么会长与工作人员的薪酬这么低?而且中华慈善总会的管理费用才760万元左右,占总支出的比例为0.11%。这与其去年70亿左右的公益支出相比,落差太大了。
应该说,民众的这些质疑都在情理之中。慈善组织“晒账本”不是目的,透明、公开的本意就是为了接受公众的监督。既然公众对账本中很多地方有疑惑,慈善组织就应该继续解释这些疑问,不要晒了账本就算完了。
举例而言,中华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总会领导其实不领工资,只领补贴。”事实上,范宝俊会长是民政部原副部长,是退休官员。慈善总会工作千头万绪,范会长在退休金之外再领一份补贴,也是劳动所得理所应当。甚至补贴再高一些,也可以理解。可是,一般公众对这些信息并不知情,在这份审计报告中,也看不到相关解释。所以,难免会产生疑惑。
另外,去年慈善总会行政经费总收入2993.98万元,却只支出了760万元左右的管理费,也就是说差额2200多万元。行政经费收入不同于捐赠收入,从性质上属于慈善组织可以自由支配的款项,可以用于慈善项目,也可以用于慈善组织的行政开支。可惜在审计报告中看不到结余行政经费的情况。慈善总会也有必要向公众进一步解释。
其实,经过慈善常识的普及,捐赠人和公众已经知道慈善组织拿合适的薪酬、提取合适的管理费用是正当的,问题的关键还是这些费用都应该充分的公开、透明,让捐赠人和公众知情。慈善透明不只是善款收支透明,也包括慈善组织自身行政经费收支的透明。
中华慈善总会第一次向公众“晒账本”,总体而言是合格的。但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加上公众对其不理解,出现各种疑问、误会都很正常。关键是,慈善组织应当在和公众的互动当中,进一步了解公众的诉求,改进工作,让账本晒得更加透彻、明了。只有这样,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才能越来越高。
|